TOSHIBA V200 系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文档概述与产品定位
1.1 文档核心定位
文档编号:UM-V200-E001,初始版本发布于 2012 年 1 月,为 V200 系列 PLC 全生命周期技术指南,涵盖从开箱安装到故障维护的全流程。
适用人群:需由Qualified Person操作,即具备电气设备安装 / 维护技能、接受过安全培训(符合 NFPA 70E 标准)的专业人员。
1.2 产品核心参数
V200 系列分为基础型号与扩展型号,基础型号核心参数对比如下:
基础型号 本地 I/O 配置 扩展能力 通信接口 高速计数能力 尺寸(mm) 重量(gm)
GPU288*3S 8 入(数字)/8 出(6 继电器 + 2 晶体管) 支持 8 个扩展模块 COM1(RS232/RS485)、COM2(RS485)、USB 2 路单相位(50kHz)、1 路正交(5kHz) 100×35×70 200
GPU232*3S 16 入(数字)/16 出(数字) 无扩展能力 COM1(RS232)、COM2(RS485)、USB 2 路单相位(50kHz) 155×102 180
GPU200*3S 无本地 I/O 支持 8 个扩展模块 COM1(RS232/RS485)、Ethernet、USB 2 路单相位(100kHz) 100×35×70 200
扩展型号涵盖数字扩展(如 GDI216S:16 路数字输入)、模拟扩展(如 GAD208S:8 路模拟输入),支持灵活配置 I/O 点数。
安全操作规范(重中之重)
2.1 警示标识定义
文档通过 “标识 + 文字” 明确风险等级,所有标识均印刷于设备机身及手册关键位置:
警示标识 核心含义 典型场景
DANGER 操作错误将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如高压电击、火灾) 通电时打开端子盖、接触高压部件
WARNING 操作错误将导致严重伤害或设备损坏(如设备掉落、灼伤) 手持端子盖搬运、触碰散热片
CAUTION 操作错误将导致轻微伤害或设备故障(如端子松动、静电损坏) 未接地操作、接线错误
2.2 核心安全规则
禁止操作清单:
通电时禁止打开电源端子盖(内部含 24VDC 高压部件)。
禁止将导线、工具、粉尘等异物插入设备通风口或端子槽(防短路)。
禁止私自拆解、修改硬件(如更换非原厂电容),将导致保修失效及安全风险。
禁止在防爆环境(如易燃气体区域)使用未认证型号。
强制操作清单:
安装 / 维护前必须通读手册,确认操作人员为 Qualified Person。
断电后需等待至少 15 分钟,用 800Vdc 以上万用表检测 DC 主电路(PA/+ 与 PC/-)电压≤45V 后再操作。
必须可靠接地:240V 级采用 D 型接地,500/600V 级采用 C 型接地,接地电阻≤4Ω,接地导线规格不小于主电路导线。
启用自动重启(Auto-restart)功能时,需在设备旁粘贴 “可能突然重启” 警示标签。

硬件安装与接线
3.1 安装环境要求
环境指标 允许范围 禁止范围
环境温度 0℃~55℃(运行),-20℃~85℃(存储) 超过 55℃(触发过热保护)、低于 - 20℃(电容失效)
相对湿度 20%~90%(无凝露) 凝露环境、湿度>90%(导致短路)
振动要求 ≤5.9m/s²(5-150Hz) 超过 5.9m/s²(需额外加装防振垫)
环境清洁度 无粉尘、金属粉末、腐蚀性气体 粉尘密集、油雾环境(堵塞散热)
3.2 接线规范
主电路接线:
电源输入:24VDC±15%,需单独布线(与控制电路分开穿管),端子螺丝扭矩:M3 为 0.5N・m,M4 为 1.4N・m。
数字输入:24VDC,每点电流 5mA(高速输入 20mA),输入阻抗 5.4kΩ(高速输入 1.2kΩ)。
数字输出:继电器型(230V/2A、30VDC/2A)、晶体管型(24VDC/0.5A),输出端子需按 “每 4 点一组公共端” 接线。
通信接线:
RS485:2 线制,最大传输距离 1200m,支持 32 个节点,需在总线两端接 120Ω 终端电阻。
USB:仅用于编程,采用 USB 2.0 Type B 接口,电缆长度≤2m。
Ethernet(GPU200*3S):RJ45 接口,支持 10/100Mbps 自适应,需使用屏蔽网线。
软件配置与编程
4.1 OIL-DS 软件安装
系统要求:
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SP4)、XP(SP2)、Vista
处理器 ≥800MHz(Vista 需≥1GHz)
内存 ≥256MB(Vista 需≥1GB)
硬盘空间 800MB(含 200MB .NET Framework)
显示分辨率 1024×768(16 位高色)
安装步骤:
运行 Setup.exe,选择安装路径(默认 C:\Program Files\OIL-DS)。
等待安装完成,通过 “开始→程序→OIL-DS” 启动软件。
卸载时通过 “开始→程序→OIL-DS→Uninstall OIL-DS” 执行。
4.2 梯形图编程
核心流程:
新建项目:选择 V200 型号(如 GPU288*3S),配置项目名称、存储路径。
定义标签库(Tag Database):分配 I/O 地址(如 X0000 对应数字输入 1)、寄存器类型(输入 X / 输出 Y / 配置 MW)。
编辑梯形图:拖拽 “常开触点(NO)”“线圈(Coil)”“功能块(如 MOV-W)” 构建逻辑,支持子程序、中断程序。
编译与下载:按 F9 编译(无错误则显示 “Compilation Successful”),通过 USB/RS485 下载至 PLC。
程序类型:
主程序:正常运行时循环执行,需以 “END” 指令结束。
子程序:通过 “CALL” 指令调用,以 “RET” 指令返回。
中断程序:定时器中断(5-1000ms)、I/O 中断(高速计数触发),需以 “IRET” 指令结束。

特殊 I/O 功能详解
5.1 高速计数器
功能类型:
类型 输入通道 最大频率 计数范围 应用场景
单相位计数器 2 路(X000/X001) 50kHz 0~4294967295(32 位) 脉冲计数(如编码器)
单相位速度计数器 2 路(X000/X001) 50kHz 0~4294967295(32 位) 转速测量(固定采样时间)
正交双相位计数器 1 路(X000=A 相,X001=B 相) 5kHz 0~4294967295(32 位) 双向计数(如电机正反转)
配置寄存器:通过 MW10(高速输入配置寄存器)选择功能模式,如 “MW10=0x0010” 启用单相位计数器。
5.2 脉冲 / PWM 输出
脉冲输出:
通道:1 路(Y0=CW/PLS,Y1=CCW/DIR)。
频率范围:50~5000Hz,支持正负频率(对应正反转)。
配置:MW11(脉冲输出配置寄存器)设为 “0x0001” 启用,MW22/MW23 设置频率。
PWM 输出:
通道:1 路(Y0)。
参数:频率 50~5000Hz,占空比 0~100%(1% 步长)。
配置:MW11 设为 “0x0000” 启用,MW24/MW25 设置占空比。
5.3 中断输入
通道:2 路(X001 = 中断 1,X002 = 中断 2)。
触发方式:上升沿(OFF→ON)或下降沿(ON→OFF),通过 MW10 的 Bit4/Bit5 配置。
响应时间:中断信号 ON/OFF 脉冲宽度≥100μs,确保 PLC 稳定识别。
故障排查与维护
6.1 故障排查流程
电源故障(PWR 灯不亮):
检查电源接线:端子是否松动,电压是否为 24VDC±15%。
移除扩展模块:若 PWR 灯恢复,排查扩展模块故障。
检测内部电源:若仍不亮,更换 PLC 主机。
CPU 故障(RUN 灯不亮):
检查模式开关:是否处于 “RUN” 位置,切换至 “RUN” 重试。
检查 ERR 灯:若 ERR 灯亮,通过 OIL-DS 读取故障代码(如 “WDT Error” 为 watchdog 超时)。
重新下载固件:若 RUN/ERR 灯同时闪烁,固件损坏,需重新下载。
输入输出故障(I/O 状态异常):
检查接线:端子螺丝是否松动,导线是否破损。
监测 I/O 状态:通过 OIL-DS 的 “Monitor” 功能查看 X/Y 状态,判断是硬件还是程序问题。
替换模块:若某一路 I/O 始终异常,更换对应扩展模块。
6.2 维护规范
日常检查(每日):
外观:LED 状态正常(PWR 常亮,RUN 运行时闪烁),无异常声音 / 气味。
环境:温度 0~55℃,湿度 20%~90%,无粉尘堆积。
定期检查(每 6 个月):
清洁:用压缩空气(≤0.3MPa)清理散热片、通风口灰尘。
接线:复紧所有端子螺丝(按指定扭矩),检查导线绝缘层。
绝缘测试:断电后用 500V 兆欧表检测主电路对地绝缘电阻≥1MΩ。
备件建议:
备件名称 建议数量 备注
V200 CPU 1 台 最小化系统停机时间
常用 I/O 模块 各 1 个 如 GDI216S(数字输入)、GAD208S(模拟输入)
编程电缆 1 根 用于故障排查与程序下载
散热风扇 2 个 累计运行 20000 小时后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