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Yokogawa AQ1000 OTDR 光时域反射仪
时间: 2025-11-05浏览次数:
Yokogawa AQ1000 OTDR 光时域反射仪

Yokogawa AQ1000 OTDR 光时域反射仪

设备核心功能
AQ1000 作为 OTDR 设备,核心用于检测光纤故障位置、监测传输损耗、熔接损耗等参数,主要功能如下:
1. 光脉冲测量功能
支持两种核心测量模式,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平均测量(Averaged Measurement)
TRACE 模式:多次测量后对数据取平均值,以波形形式显示结果,提升信噪比,可检测被噪声掩盖的微弱事件(如熔接损耗、反射)。
MAP 模式:完成平均测量后自动分析 OTDR 波形,用图标标注各类事件(如熔接点、弯曲点),若预设合格 / 不合格判定条件,会通过图标颜色显示判定结果。
关键特性:支持 1310nm 和 1550nm 双波长一次性测量(多波长测量),测量时先以 1310nm 完成平均测量,再自动切换至 1550nm 测量。
实时测量(Real-time Measurement)
仅支持 TRACE 模式,测量过程中实时更新并显示波形,可实时监测熔接损耗、回波损耗等事件,也能观察波长、距离范围、脉冲宽度等参数变更时的波形变化。
限制:无法在 MAP 模式下进行,启动实时测量后会自动切换至 TRACE 模式。
2. 数据显示与分析功能
数据显示
TRACE 模式:横轴为距离、纵轴为损耗水平,显示光脉冲测量波形,可对波形进行缩放和移动,检测到的损耗或反射(称为 “事件”)会标注在波形上。
MAP 模式:用图标按顺序显示从测量起点到光纤端点的所有事件,标注事件类型(如熔接、弯曲、分光器)及与起点的距离,直观呈现光纤线路状态。
数据分析
波形分析:通过光标和标记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熔接损耗、回波损耗(标记间回波损耗)。
事件分析:自动检测事件并显示在屏幕上(TRACE 模式标注在波形,MAP 模式用图标展示),支持事件编辑(插入 / 删除事件、插入 / 删除距离基准点 R),可调整事件检测条件(如熔接损耗阈值、回波损耗阈值)。
3. 合格 / 不合格判定(Pass/Fail Judgment)
判定逻辑:对每个测量项预设阈值,测量值未超阈值则事件判定为 “合格(Pass)”,超阈值则为 “不合格(Fail)”。
判定项:包括连接器损耗、熔接损耗、回波损耗、事件间每公里损耗(dB/km)、总损耗。
结果显示:TRACE 模式下合格事件无特殊标记,不合格事件标红;MAP 模式下用不同颜色图标区分,所有事件合格时顶部进度条为绿色,存在不合格事件则为红色。
4. 光源与功率检测功能
稳定光源(Stabilized Light Source)
从 OTDR 端口发射测量光(连续光 CW 或调制光 CHOP),波长与 OTDR 光脉冲波长一致(1310nm/1550nm),用于测量光损耗或识别光纤。
可见光光源(/VLS 选件)
仅 / VLS 选件设备支持,从 VLS 端口发射 650nm 可见光(CW 或 2Hz 调制光 CHOP),用于目视检测光纤断点、检查多芯光纤的纤芯。
功率检测器(Power Checker)
通过 OTDR 端口检测被测光纤中是否存在通信光(在用光纤)并查看其功率值,支持测量的波长包括 1310nm、1490nm、1550nm、1625nm、1650nm。
5. 数据存储与传输功能
文件类型与用途
文件格式 用途 特点
.SOR 存储光脉冲测量结果(含测量 / 分析条件、波形数据、事件列表数据) 加载后可显示波形及事件分析结果,仅支持 AQ1000 设备生成的 SOR 文件
.PDF 以报告格式存储当前屏幕波形或已保存文件的波形数据 可自定义报告包含项(如作业信息、链路摘要、波形图)
.CFG 存储系统设置(设备、连接等) 可用于多台 AQ1000 设备统一配置
.BMP/.JPG 存储设备屏幕图像 仅用于在电脑查看,无法加载回 AQ1000
.SOZ 存储同时测量的多组波形 仅支持 AQ1000 加载,PC 需用 AQ7933 OTDR 仿真软件分析时需拆分为 SOR 文件
存储介质
内部内存:约 480MB,不可拆卸,用于存储文件及系统文件(如 BACKUP、USERS_MANUAL 文件夹)。
USB 存储介质:支持 USB1.0/1.1/2.0 标准的 USB 设备(Type A 端口),可保存波形数据、测量条件等;Type B Micro-B 端口可将设备作为大容量存储设备连接电脑,操作内部文件。
6. 系统辅助功能
省电模式:可设置屏幕亮度(4 级,含关闭),区分电池供电和 USB-AC 适配器供电的亮度;支持自动休眠,设备开机后无操作达设定时间(1/5/10/30 分钟)自动进入休眠模式,2 小时无操作自动关机。
语言与显示设置:支持多语言切换,可设置开机初始屏幕(TRACE/MAP/Setup Info.)、屏幕颜色(彩色 1 / 彩色 2 / 黑白)。
固件更新:将新固件存入 USB 存储介质,连接至 Type A 端口即可更新设备固件。

image.png

操作流程(核心场景)

1. 平均测量(TRACE 模式)
模式切换:点击 TRACE/MAP 按钮,确保数据显示为 TRACE 模式(按钮显示为 MAP)。
参数设置:点击 Wavelength 按钮选择波长(1310nm/1550nm/1310nm+1550nm),设置距离范围(自动 AUTO 或手动,如 200m-256km)、脉冲宽度(自动 AUTO 或手动,3ns-20μs)。
启动测量:按下 AVG 键,屏幕顶部显示平均测量时长及激光开启标识,测量完成后自动停止并执行事件分析,显示波形及事件结果;再次按下 AVG 键可中途停止测量。
数据保存:点击软盘图标直接保存(格式为 SOR/PDF/SOR+PDF),或在 OTDR 设置中开启自动保存,测量完成后自动保存数据。
2. 实时测量(TRACE 模式)
参数设置:同平均测量,选择波长、距离范围、脉冲宽度(自动或手动)。
启动测量:按下 REAL TIME 键,激光开启标识显示,波形实时更新;再次按下 REAL TIME 键停止测量。
数据操作:测量中可操作光标(点击波形位置显示光标,拖动或点击移动)和标记,也可保存当前波形数据(保存时记录当前时刻波形)。
3. 事件分析(TRACE 模式)
执行分析:按下 MENU 键,点击 EVENT ANALYSIS 按钮,设备自动分析波形并显示事件(平均测量后会自动执行,无需手动操作;实时测量或加载实时测量 SOR 文件时需手动执行)。
结果查看:事件编号、距离、熔接损耗、回波损耗、事件类型等信息以列表(List)、单个事件(Separate)、累计事件(All)三种形式显示,可点击对应标签切换。
事件编辑:点击波形显示区域,光标出现并弹出事件编辑界面,可插入事件(移动光标至目标位置点击插入按钮)、删除事件(移动光标至事件▲标记点击删除按钮)、插入 / 删除距离基准点 R。
4. 合格 / 不合格判定设置
进入设置:按下 MENU 键,点击 OTDR Setup,在 Setup Info. 菜单中点击 EVENT ANALYSIS 区域,进入 EVENT ANALYSIS SETUP 屏幕。
开启判定:点击 Pass Fail Judgement 按钮,设置为 ON。
阈值设置:设置各判定项的阈值(如连接器损耗≤1.00dB、熔接损耗≤0.10dB、回波损耗≥70dB 等)。
查看结果:平均测量完成后,事件列表中不合格事件标红,TRACE 模式顶部进度条显示整体判定结果(绿 / 红)。


数据管理

1. USB 存储介质操作
连接与检测:支持热插拔,设备开机时连接 USB 存储介质(Type A 端口),设备自动检测;连接时需直接插入端口,不通过 USB 集线器,且避免短时间内频繁插拔(间隔≥10 秒)。
数据读写注意事项:USB 存储介质访问指示灯闪烁或数据读写时,不可移除介质或关机,否则可能损坏介质或数据;仅支持 FAT 格式的 USB 设备,不支持加密或受保护的 USB 设备。
2. 数据保存与加载
数据保存:按下 MENU 键,点击 Save 按钮,选择存储介质(内部内存 / USB)、文件格式(SOR/SOZ/SOR+JPG),设置文件名后保存;支持自动保存,在 OTDR 设置中开启 Auto Save,选择保存模式(按日期 Date / 自定义 User Define)和存储路径。
数据加载:按下 MENU 键,点击 Load 按钮,选择存储介质及目标文件(SOR/CFG/SOZ/PDF),SOR/SOZ/CFG 文件加载后显示对应数据,PDF 文件加载后通过 PDF 查看器查看内容。
3. 报告生成
单文件报告:按下 MENU 键,点击 Report 按钮,选择需生成报告的 SOR 文件,设置报告包含项(如作业信息、链路摘要、波形图),生成 PDF 格式报告。
多文件报告:按下 MENU 键,点击 File 按钮,选择多个 SOR 文件,点击导出报告图标,批量生成 PDF 报告。

image.png

系统设置(关键项)

1. OTDR 设置(测量相关)
MEASURE 设置:包括波长、距离范围、脉冲宽度、平均时长(自动或手动,5 秒 - 30 分钟)、自动保存(ON/OFF)、在用光纤告警(ON/OFF,检测光纤中是否存在通信光,避免影响通信)、连接检查(ON/OFF,未正确连接光纤时禁止 OTDR 端口发光)。
EVENT ANALYSIS 设置:设置事件搜索条件(熔接损耗阈值 0.01-9.99dB、回波损耗阈值 20-70dB、光纤端点阈值 3-65dB、是否检测弯曲损耗)、合格 / 不合格判定(ON/OFF 及各判定项阈值)、发射光纤设置(ON/OFF,设置发射光纤长度以消除近端盲区影响)。
ANALYSIS 设置:设置折射率(IOR,130000-179999,默认 1.46000)、背向散射电平(1μs 脉冲宽度:-10.00 至 - 64.99dB;1ns 脉冲宽度:-40.00 至 - 94.99dB)、标记近似方法(LSA 最小二乘法 / TPA 两点法)。
2. 文件设置
文件名设置:选择文件名组成项(波长、注释、公司名称、光纤 ID 等),设置磁带编号类型(OFF 或 a-b 至 a-h)、分隔符(如_、~)、ID 编号(0-9999)。
报告设置:勾选报告包含的内容(如作业信息、链路摘要、MAP 图、TRACE 波形、事件列表等)。
标签设置:填写光纤相关信息(公司名称、光纤类型、电缆 ID、起点 / 终点位置等),这些信息会随 SOR 文件保存,便于追溯。
3. 系统设置
电源管理:设置电池 / USB-AC 适配器供电时的屏幕亮度(Bright/Normal/Power Save/OFF)、自动休眠时间。
网络设置(/WLN 选件):支持接入点模式(AP)和工作站模式(Station),设置 SSID、加密类型(WPA2_PSK)、密码、IP 地址、子网掩码等,可通过无线局域网远程控制设备或传输数据。
恢复出厂设置:选择 “Setup” 仅重置设置(不删除内部内存文件),或选择 “All” 重置设置并删除 USER 文件夹中除用户手册外的所有文件(BACKUP 文件夹会重建为默认状态)。


无线局域网使用(/WLN 选件)

1. 网络配置
通用设置:按下 MENU 键→System Setup→Network Setup→Common Setup,设置用户名(默认 anonymous)和密码,用于无线连接认证。
接入点模式(AP):设置 SSID(如 AQ1000_TEMP01)、加密类型(WPA2_PSK)、密码、广播信道(AUTO 或 1-11ch)、IP 地址(如 192.168.0.2)、子网掩码(255.255.255.0)、DHCP 分配起始地址(如 192.168.0.100),设备作为接入点,无线终端直接连接。
工作站模式(Station):选择固定 SSID(手动输入或从检测到的接入点列表选择),设置密码、DHCP(自动获取或手动设置 IP),设备作为工作站连接至现有无线局域网。
2. 数据传输与远程控制
数据传输:按下 MENU 键→System Setup→WLAN application,点击 OTDR Data Transporter,设备进入 standby 状态,无线终端(如手机)连接对应 SSID,启动 OTDR Data Transporter 软件(需从横河官网下载),即可传输 AQ1000 中的数据。
远程控制:点击 OTDR Remote Controller,设备进入 standby 状态,无线终端(PC / 手机)连接 SSID,通过 Yokogawa OTDR Remote Controller 软件或浏览器(输入设备 IP 地址)控制设备,支持控制模式(可操作设备、下载文件)和查看模式(仅查看屏幕、下载文件)。

维护与保养

1. 日常检查与清洁
机械检查:断电后检查设备外观无损坏变形,开关、连接器、螺丝无松动,开关和活动部件操作顺畅;通电后检查开机屏幕正常、按键可切换屏幕、触摸屏操作灵敏。
清洁:
设备外部:断电并断开 USB-AC 适配器,用拧干的湿布擦拭,禁用稀释剂、苯、酒精等化学品,避免变形褪色。
光学适配器与光纤端面:断电后打开光源端口盖,拆卸光学适配器(拧下 M2 螺丝),用无绒毛无残留的镜头清洁剂擦拭光纤端面,清洁后重新安装适配器(拧紧扭矩约 0.12N-m)。
2. 故障排除与错误处理
常见故障解决:
故障现象 排查与解决方法
开机无显示 检查 USB-AC 适配器连接(插头、电源线、DC 插头);电池充电,确认 POWER LED 亮;长按电源键 2 秒强制开机;若因异常关机导致备份文件损坏,长按 MENU 键并按下电源键,直至设备启动
屏幕自动熄灭 检查电池电量(低电量自动关机);查看省电模式设置(无操作达设定时间自动休眠)
触摸屏无响应 取下手套,用裸手操作;若仍无响应,重启设备或恢复出厂设置
错误代码处理:设备显示错误代码时,可参考手册 10.2 章节,如代码 510(PLUG CHECK Error)需检查或清洁连接器,代码 902(电池电量低)需充电或更换电池;代码 505-508、939-948 等硬件故障需联系横河经销商维修。
3. 存储与耗材更换
存储条件:清洁设备后存储,环境需满足温度 / 湿度稳定、无阳光直射、少尘、无腐蚀性气体;长期(≥1 个月)不使用时,充电后存储于 10-30℃环境,避免电池过放。
耗材更换周期:
部件名称 建议更换周期 说明
电池 500 次充电循环 实际寿命受使用环境影响,不可自行更换,需联系经销商
备份电池(锂电池) 5 年 需在横河工厂更换
LCD 屏幕 约 30000 小时 需在横河工厂更换
插芯(Ferrule) 1 年 需在横河工厂更换
通用适配器 1 年 需重新购买
USB 端口 1500 次插拔 需在横河工厂更换
4. 校准与报废
校准周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及早发现故障。
设备报废:设备含锂离子电池,不可自行拆卸,需联系横河经销商,按相关法规处理报废。

image.png


Copyright © 2024 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205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