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R NLS3000 NLC-System(导航控制系统)
产品基础定位与核心功能
1. 产品定位
NLS3000 NLC-System 是一款高精度实时导航与定位控制系统,核心用于需要精确位置监测、路径规划及动态控制的设备,典型应用包括:
港口码头: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场桥)的定位与路径校正;
工业场景:重型运输车辆(AGV)的自主导航、轨道式设备的位置同步;
海事辅助:小型船舶靠岸引导、水上作业平台的位置固定。
系统支持多传感器融合,可结合 GPS、激光雷达、编码器等设备提升定位精度,符合欧盟 CE 认证及工业设备电磁兼容性(EMC)标准。
2. 核心功能
功能类别 具体能力 价值说明
高精度定位 静态定位精度 ±5mm(近距离激光辅助)、动态定位精度 ±10mm(速度≤5m/s);支持绝对坐标(经纬度)与相对坐标(设备本地坐标系)切换 满足高精密作业对位置误差的严苛要求,避免设备碰撞或定位偏差导致的事故
路径规划与控制 支持预设路径存储(最多 100 条自定义路径)、实时路径修正(响应延迟 <100ms);可设置 “禁止区域”(电子围栏),触发时自动减速 / 停机 减少人工操作强度,降低误操作风险,适配多场景作业流程
数据采集与通信 实时采集位置、速度、姿态(倾角、航向)数据,采样频率 100Hz;支持 RS485、EtherNet/IP、Profinet 等工业通信协议,可接入上位机(SCADA 系统) 实现设备状态远程监控,便于生产调度与数据追溯
故障诊断与报警 内置传感器故障检测(如 GPS 信号丢失、激光雷达遮挡)、通信中断报警;支持故障代码存储(最多 50 条历史故障记录),带声光报警提示 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

系统组成与硬件架构
1. 核心组件清单
NLS3000 NLC-System 为模块化设计,标准配置包含以下组件,可根据应用场景增减模块:
组件名称 型号 / 规格 功能作用
主控制器 NLC-3000-MC 系统核心,负责数据运算、路径规划及设备控制,内置 Linux 实时操作系统
定位传感器模块 - GPS 接收器:NLC-GPS-01(支持北斗 / GLONASS 双模,定位更新率 10Hz)
- 激光雷达:NLC-LIDAR-20(测量距离 0.5-20m,精度 ±2mm)
- 增量编码器:NLC-ENC-1024(分辨率 1024 线 / 转,适配车轮或轨道) 多传感器融合,确保不同环境下(如 GPS 信号弱的室内 / 遮挡区域)仍能保持定位精度
显示与操作单元 NLC-HMI-10 10 英寸触控屏(分辨率 1280×800),支持参数设置、实时状态显示、故障查询;带物理急停按钮 人机交互接口,便于现场操作与状态监控
执行控制模块 NLC-IO-16 16 路数字输入 / 输出(DI/DO)、4 路模拟输入(AI,0-10V/4-20mA),用于连接电机驱动器、电磁阀等执行机构 实现控制器对设备的动态控制(如调速、转向、制动)
电源模块 NLC-PWR-24 输入电压 110-240V AC,输出 24V DC/5A,带过压、过流保护 为系统各组件提供稳定供电,适配不同现场电源条件
2. 硬件架构逻辑
系统采用 “分层控制” 架构,数据流向如下:
感知层:GPS、激光雷达、编码器等传感器采集位置与运动数据,传输至主控制器;
控制层:主控制器对数据进行融合运算,结合预设路径与实时状态,生成控制指令;
执行层:执行控制模块接收指令,驱动电机、制动等执行机构,同时将执行状态反馈至主控制器;
监控层:HMI 与上位机接收主控制器发送的状态数据,实现显示、报警与远程操作。
关键技术参数
1. 定位与控制性能
参数类别 规格值 备注
定位精度 静态:±5mm(激光雷达辅助,测量距离 < 10m);动态:±10mm(速度≤5m/s) 精度受环境影响,如雨天 / 粉尘环境下激光雷达精度可能降至 ±5mm
速度测量范围 0-10m/s(动态定位有效范围),速度测量精度 ±0.1% 超 10m/s 时自动切换为 “粗略定位模式”
姿态测量 倾角范围:-15°~+15°(横滚 / 俯仰),精度 ±0.05°;航向角范围:0-360°,精度 ±0.1° 需搭配陀螺仪模块(可选件 NLC-GYRO-01)
响应延迟 传感器数据采集:<10ms;控制指令输出:<100ms 确保动态控制的实时性
路径存储容量 最多 100 条路径,单条路径最大支持 1000 个坐标点 坐标点可通过 HMI 或上位机手动录入
2. 电气与环境参数
参数类别 规格值 注意事项
供电要求 主控制器:24V DC±10%,最大电流 2A;传感器模块:12-24V DC±10%,总功耗≤15W 需独立供电回路,避免与大功率设备(如电机)共用电源
通信接口 - 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Profinet(传输速率 100Mbps)
- 串行通信:RS485(波特率 9600-115200bps,支持 Modbus RTU) 通信线缆需采用屏蔽线,避免电磁干扰
防护等级 主控制器 / 传感器:IP65(防尘、防喷水);HMI:IP64(防尘、防溅水) 禁止浸泡或长期暴露于腐蚀性环境(如盐雾浓度高的海事场景需额外防护)
环境适应性 工作温度:-20~+60℃;存储温度:-40~+85℃;相对湿度:0%~95%(无冷凝) 低温环境(< -10℃)下建议预热 30 分钟后启动
EMC 兼容性 符合 EN 61000-6-2(工业环境抗扰度)、EN 61000-6-3(居民区发射限值) 安装时需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如变频器、高压电缆)

安装与调试规范
1. 安装前置要求
环境检查:确认安装位置无强电磁干扰、无剧烈振动(振动频率≤50Hz,振幅≤0.5mm);户外安装需预留防水接线盒位置,传感器安装点需视野开阔(GPS 接收器需无遮挡,激光雷达需避免障碍物遮挡测量路径)。
资质要求:安装人员需具备工业自动化设备安装资质,熟悉电气接线规范(如 EN 60204-1);高压接线(如电源模块输入)需由持证电工操作。
工具与备件:需准备扭矩扳手(用于固定传感器,推荐扭矩 2-3Nm)、屏蔽线缆(通信线建议采用 CAT5e 及以上规格)、防水密封胶(用于户外接线处防护)。
2. 核心组件安装要点
组件 安装要求 常见错误规避
主控制器 安装于设备控制柜内,与发热元件(如变频器)距离≥10cm;固定支架需接地(接地电阻≤4Ω) 避免安装在控制柜底部(易积水)或顶部(受温度影响大)
GPS 接收器 安装于设备最高处,水平偏差≤5°;天线线缆长度≤10m,避免弯折(弯曲半径≥50mm) 禁止安装在金属遮挡物下方(如设备框架),否则会导致信号丢失
激光雷达 安装高度需与测量目标(如定位反光板)平齐,测量路径无遮挡;与运动部件距离≥50cm 避免安装在设备振动剧烈处(如电机附近),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HMI 安装于操作人员视野范围内,触控屏与操作台面夹角 30°~45°;急停按钮需易于触及(距离操作位置≤50cm) 禁止安装在设备运动轨迹范围内,防止碰撞损坏
3. 调试流程(关键步骤)
通电前检查:确认接线无误(电源正负极无反接、通信线屏蔽层接地),紧固所有端子螺丝(推荐扭矩 0.5-1Nm);
系统初始化:接通电源,主控制器自动进入初始化模式(HMI 显示 “INIT”),约 30 秒后完成自检,无故障则显示 “READY”;若自检失败,HMI 会显示故障代码(如 “E01” 表示 GPS 信号异常),需排查对应组件;
参数校准:
定位校准:通过 HMI 输入设备基准坐标(如起始位置经纬度),启动 “自动校准” 功能,系统会结合传感器数据修正坐标偏差;
路径录入:手动操作设备沿目标路径行驶一次,系统自动记录坐标点,生成路径并保存(可命名为 “PATH01”“PATH02” 等);
功能测试:
静态测试:设备静止时,观察 HMI 显示的位置数据,确认误差在允许范围内(±5mm);
动态测试:启动设备沿预设路径行驶,检查是否按路径行驶、“禁止区域” 触发时是否自动停机,记录响应延迟(需 < 100ms)。

操作与维护指南
1. 日常操作(HMI 界面)
主界面:显示实时位置(坐标、距离目标点距离)、速度、姿态数据及系统状态(正常 / 报警);
路径操作:点击 “路径选择”,选择预设路径后点击 “启动”,设备自动沿路径行驶;支持 “暂停”“急停”(点击 HMI 急停按钮或物理急停按钮);
参数设置:进入 “设置” 界面,可修改定位精度等级(“高精度模式”/“普通模式”)、报警阈值(如速度上限、位置偏差上限);
故障查询:进入 “故障记录” 界面,查看历史故障代码及发生时间,点击代码可显示故障原因与解决建议。
2. 维护周期与内容
维护周期 操作内容 操作要求
每日 检查 HMI 显示是否正常(无花屏、无报错);清洁激光雷达镜头(用无尘布擦拭);检查急停按钮功能(按下后设备是否停机) 禁止用酒精或腐蚀性清洁剂擦拭 HMI 屏幕;激光雷达镜头若有顽固污渍,需用专用镜头纸
每周 检查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测试 GPS 信号强度(HMI 显示 “GPS 信号≥3 颗星” 为正常);检查电源模块输出电压(需在 22.8-26.4V DC 范围内) 接线端子需逐一紧固,避免遗漏;GPS 信号弱时,需检查天线位置是否被遮挡
每月 校准定位精度(启动 “自动校准” 功能);清洁主控制器散热孔(用压缩空气吹除灰尘);检查防护外壳是否破损(如 IP65 密封胶条是否老化) 校准需在设备空载状态下进行;散热孔堵塞会导致控制器过热,需彻底清理
每年 更换激光雷达镜头保护罩(易损件);检测通信线缆屏蔽层接地情况;整体系统功能测试(含所有预设路径) 更换配件需使用 DHR 原厂件,避免兼容性问题;接地电阻需重新测量,确保≤4Ω
3. 常见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HMI 显示 “GPS 信号丢失(E01)” GPS 天线遮挡、天线线缆断裂、GPS 模块故障 检查天线位置,移除遮挡物;测试线缆通断,更换损坏线缆;若仍故障,更换 GPS 模块
设备偏离预设路径(偏差 > 10mm) 激光雷达镜头污染、编码器参数错误、路径校准过期 清洁激光雷达镜头;重新录入编码器分辨率参数;启动 “自动校准” 功能
系统无响应(HMI 黑屏) 电源模块故障、主控制器死机、供电线路中断 检查电源模块输出电压,无输出则更换;长按主控制器 “复位” 按钮 10 秒重启;排查供电线路,修复断点
报警 “禁止区域触发(E05)” 设备误入电子围栏、坐标设置错误 按下急停按钮,手动操作设备退出禁止区域;检查禁止区域坐标,修正错误设置
安全操作须知
紧急停机:设备运行中出现异常(如碰撞风险、传感器故障),需立即按下 HMI 或物理急停按钮,切断执行机构电源;
权限管理:系统设置三级操作权限(管理员、工程师、操作员),仅管理员可修改关键参数(如定位精度、禁止区域),避免误操作;
环境限制:禁止在易燃易爆环境(如油气码头)使用,除非配备防爆组件(需单独订购防爆版本);禁止在超出防护等级的环境(如暴雨、强粉尘)使用;
培训要求:操作人员需经 DHR 官方培训并考核合格,熟悉故障处理流程,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