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技术参数
电气特性
背板电流:背板电流为 2.2A,这一参数决定了模块在工作时从背板获取的电流量,影响着整个系统的电源分配和稳定性。在设计电源系统时,需确保背板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以满足模块及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求 。
散热:散热为 37.54 BTU/hr,表明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热量,需要合理的散热措施来保证其稳定工作。如果散热不当,可能会导致模块温度过高,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
环境适应性
温度范围:工作温度为 0 至 60°C(32–140°F),存储温度为 - 40 至 85°C( - 40 至 185°F)。这使得模块能够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正常工作和存储,但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使用时,需考虑额外的温度调节措施 。
湿度要求:相对湿度为 5 至 95%(无冷凝),说明模块对湿度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但需避免在高湿度且有冷凝的环境中使用,以防发生电气短路等故障 。
机械性能
冲击承受能力:运行时能承受 30g 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 11 ± 1ms;非运行时能承受 50g 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 11 ± 1ms。这表明模块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避免强烈冲击,以免损坏内部元件 。
振动抗性:在 10 至 500Hz 频率范围内,能承受 2g 的振动,峰峰值位移为 0.012 英寸。这一特性保证了模块在有振动的工业环境中能够稳定工作,减少因振动导致的连接松动或部件损坏的风险 。
通信能力
通信协议与端口:采用以太网(TCP/IP 协议)进行通信,通过 15 - 针 AUI 收发器端口连接网络,确保了与以太网设备的兼容性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连接数量:支持 64 个同时连接,可满足多设备同时通信的需求。对于一些需要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系统来说,这一参数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系统的通信容量和扩展性 。同时,模块还支持 512 个未经请求的定义(用于 RSLinx 和 INTERCHANGE 软件包),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特定软件环境下的通信功能 。
安装相关
安装位置:需安装在 1771 - A1B、-A2B、-A3B、-A3B1、-A4B 底盘的第二左插槽,并与处理器相连,明确的安装位置要求有助于保证模块在系统中的正确安装和正常工作 。
重量:重量为 0.95 kg(2.1 lbs),这一参数在设备整体布局和安装设计时需要考虑,特别是对于对重量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 。
认证信息:获得了 CSA Class I, Division 2, Groups A, B, C, D 认证、UL 列出认证以及 CE 标记(适用于所有相关指令),这些认证标志着模块符合相关安全和质量标准,可在相应地区安全使用 。
模块安装
安装准备:使用特定编程软件和对应处理器,检查模块包装,记录以太网硬件地址,准备好安装工具和设备,做好静电防护措施 。
安装步骤:将连接器插头连接到处理器,连接接口模块与处理器,再将组合模块安装到 1771 I/O 底盘的最左侧插槽。安装过程需注意对准引脚、断电操作等 。
移除模块:移除时先断电,抬起锁定杆和弹出卡舌,松开螺丝后分离模块 。
模块配置
配置准备:需为每个以太网硬件地址分配唯一 IP 地址,可手动或通过 BOOTP 协议设置 。
配置操作:用编程软件指定通道 3A 支持模块,手动配置时要先禁用 BOOTP,设置诊断文件、IP 地址等参数;使用 BOOTP 时,需有服务器并编辑 BOOTPTAB 文件 。
通信操作
状态监测:通电后通过 LED 指示灯判断模块运行状态,正常时状态指示灯为绿色常亮,传输时发送指示灯短暂变绿 。
连接建立:建立以太网连接后,可通过诊断文件监测通信状态数据,包括命令、回复、数据包等的收发及错误情况 。
数据传输:使用 MSG 指令传输数据,要注意控制块地址需为偶数,设置好指令参数,通过以太网接口模块通信时端口号设为 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