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TEKTRONIX 5B12N 双时基插件
时间: 2025-11-18浏览次数:
TEKTRONIX 5B12N 双时基插件

TEKTRONIX 5B12N 双时基插件

仪器核心特性与面板控件
1. 仪器核心特性
双时基发生器:含A 时基(主时基)与B 时基(辅助时基),支持三种工作模式(独立扫频、双扫频、延迟扫频)。
扫速范围:
A 时基:1μs/Div 至 5s/Div(21 档 1-2-5 序列),10 倍放大(A SWP MAG)后达100ns/Div;
B 时基:0.2μs/Div 至 0.5s/Div(20 档 1-2-5 序列),无放大功能。
延迟功能:通过DELAY TIME MULT 旋钮设置延迟时间,范围为0.2-10.2 倍 A 时基扫速(对应 1μs 至 50s),用于延迟扫频模式。
外部信号支持:可接入外部信号替代 A 时基显示,放大器模式提供50mV/Div和0.5V/Div两种校准偏转系数。
2. 关键面板控件(功能汇总)
控件类别 控件名称 功能描述
模式控制 MODE(A/B/ 双扫频) - A:仅 A 时基工作,B 时基锁定
- B:仅 B 时基工作,A 时基锁定
- 双扫频(A+B 按下):A、B 时基同时工作,时间共享显示
A INTEN-B DLY'D 延迟扫频模式开关,需与 A/B 按钮配合:
- 仅 A 按下:显示 A 时基,B 时基同步工作(强化段显示)
- 仅 B 按下:B 时基延迟启动(延迟时间由 A 时基与 DELAY TIME MULT 决定)
- A+B 按下:A 时基强化段与 B 时基延迟显示
B TRIG AFTER DLY B 时基延迟后触发,需先满足 A 时基设定的延迟时间,再由触发信号启动 B 时基
时基控制 A/B SECONDS/DIV 选择校准扫速,旋钮裙边发光显示当前档位(A 为深灰旋钮,B 为浅灰旋钮)
A SWP MAG A 时基 10 倍放大,放大后扫速直接显示(如 1μs/Div→100ns/Div),仅中心 1 格区域可见
DELAY TIME MULT 延迟倍数调节,范围0.2-10.2 倍 A 时基扫速,用于定位延迟扫频的启动点
A SINGL SWP A 时基单次扫频模式,按下后仅触发 1 次,需 A RESET 重置
A RESET 重置扫频电路:单次模式下重新待命,任何模式下终止当前扫频
触发控制 A/B TRIGGERING SOURCE - LEFT/RIGHT:选择左 / 右垂直插件为触发源
- COMPOSITE(A 独有):选择显示信号为触发源(A+B 按下)
- LINE:选择电源频率(50/60Hz)为触发源
- EXT(A 独有):选择 A EXT INPUT 外部信号为触发源
A/B TRIGGERING COUPLING - AC(按下):电容耦合,阻断 DC,衰减 < 50Hz 低频
- DC(弹出):直接耦合,保留 DC 与低频成分
A/B TRIGGERING SLOPE - +SLOPE(按下):正斜率触发(信号上升沿启动扫频)
- -SLOPE(弹出):负斜率触发(信号下降沿启动扫频)
A/B TRIGGERING LEVEL 调节触发电平,± 区域对应信号的正负电压点,顺时针旋转触发电平升高
状态与显示 READY INDICATOR 指示灯,A 时基单次模式下亮起表示就绪(可接受触发)
DISPLAY(ALT/CHOP) - ALT(弹出):交替显示 A/B 时基,适用于快速扫速
- CHOP(按下):斩波显示 A/B 时基,适用于慢速扫速或扫速差异大的场景
INTEN BAL 平衡 A、B 时基轨迹的亮度,用于双扫频模式下的清晰观察或拍照

image.png

工作模式与操作流程

1. 三种核心工作模式
模式名称 触发条件 适用场景 关键操作步骤
独立扫频模式(A 或 B 单独工作) - 常态触发(AUTO TRIG 弹出):需触发信号≥15Hz 且 LEVEL 正确
- 自动触发(AUTO TRIG 按下):<15Hz 或无触发时自由运行(亮基线)
- 单次触发(A SINGL SWP 按下):仅 1 次扫频,需 A RESET 重置 简单信号的常规时间测量,非重复信号拍照 1. 按下 MODE 的 A 或 B 按钮
2. 选择 TRIGGERING SOURCE/COUPLING/SLOPE
3. 调节 LEVEL 至稳定显示,单次模式需按 A RESET 待命
双扫频模式(A+B 同时工作) A 触发源对应左垂直插件,B 触发源对应右垂直插件,需分别设置触发参数 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或同一信号的不同扫速) 1. 按下 MODE 的 A+B 按钮
2. 设置 DISPLAY 为 ALT(快速扫速)或 CHOP(慢速扫速)
3. 分别调节 A/B 的 SECONDS/DIV 与触发参数,用 INTEN BAL 平衡亮度
延迟扫频模式(B 时基延迟启动) A 时基触发后,延迟时间到后启动 B 时基(或 B 时基延迟后等待触发) 信号局部放大、时间差测量、脉冲抖动测量 1. 按下 MODE 的 A INTEN-B DLY'D 按钮(配合 A/B)
2. 设置 A SECONDS/DIV(延迟基准)与 DELAY TIME MULT(延迟倍数)
3. 调节 B SECONDS/DIV(延迟扫速),需快于 A 时基以避免逻辑错误
2. 扫频放大操作(以 100 倍放大为例)
双扫频模式准备:A+B 按钮按下,左 / 右垂直插件接入同一信号,A SECONDS/DIV 设为0.1ms/Div(显示完整波形);
延迟模式启动:按下 A INTEN-B DLY'D,用 DELAY TIME MULT 将强化段定位到需放大的脉冲;
B 时基设置:B SECONDS/DIV 设为1μs/Div(A 扫速的 1/100),此时 B 时基显示 A 时基强化段的 100 倍放大波形;
计算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B SECONDS/DIV设置
A SECONDS/DIV设置
=
1×10
−6
0.1×10
−3
=100


应用场景与示例

1. 时间差测量(两脉冲间间隔)
信号接入:左 / 右垂直插件接入含两脉冲的信号,双扫频模式(A+B 按下),Volts/Div 设为 2 格幅度;
A 时基设置:A SECONDS/DIV 设为0.2ms/Div(显示两脉冲间多格距离),触发参数调至稳定显示(慢扫速用 CHOP 模式);
延迟模式启动:按下 A INTEN-B DLY'D,B SECONDS/DIV 设为2μs/Div(A 扫速的 1/100),强化段长度约 0.1 格;
延迟定位:DELAY TIME MULT 先定位到第一个脉冲上升沿(读数 1.31),再定位到第二个脉冲(读数 8.81);
计算时间差:
时间差=(8.81−1.31)×0.2ms=1.5ms
2. 脉冲抖动测量
信号接入:左 / 右垂直插件接入脉冲信号,双扫频模式,Volts/Div 设为 4 格幅度;
A 时基设置:A SECONDS/DIV 设为显示完整波形,触发参数调至稳定;
延迟模式启动:按下 A INTEN-B DLY'D,DELAY TIME MULT 定位到待测脉冲,B SECONDS/DIV 设为0.2μs/Div(覆盖脉冲前沿);
抖动计算:观察 B 时基中脉冲的水平偏移(示例 0.5 格),
抖动=0.5×0.2μs=0.1μs


电气特性(核心参数)

特性类别 具体参数 精度 / 范围
A 时基扫速 校准范围:1μs/Div-5s/Div(21 档);10 倍放大后 100ns/Div 1μs/Div-1s/Div:±3%;2s/Div-5s/Div:±4%;放大后 + 1%
非校准范围:连续可调,延伸至 12.5s/Div -
B 时基扫速 校准范围:0.2μs/Div-0.5s/Div(20 档) 1μs/Div-0.1s/Div:±3%;0.2μs/Div、0.5μs/Div、0.2s/Div、0.5s/Div:±4%
延迟特性 延迟倍数:0.2-10.2 倍 A 时基扫速(1μs-50s) 1μs/Div-0.5s/Div:±1%;1s/Div-5s/Div:±2%
固有延迟:≤500ns -
延迟抖动:≤1/20000×10 倍 A 时基扫速 -
触发特性 内部触发(DC 耦合):≥0.4 格(DC-1MHz);≥0.6 格(2MHz) -
外部触发(A 时基):≥200mV(DC-2MHz) 输入 RC:1MΩ±2%//70pF
最大安全输入电压:350V(DC + 峰 AC) -
放大器模式 偏转系数:50mV/Div、0.5V/Div ±3%
带宽:DC-≥1MHz(AC 耦合 50Hz-≥1MHz) -
非校准范围:≥10:1 衰减 -

image.png


Copyright © 2024 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205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