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low CLS200 系列控制器
产品概述与核心特性
1. 产品定位与回路配置
CLS200 系列控制器是工业级多回路控制设备,提供 4(CLS204)、8(CLS208)或 16(CLS216)个完全独立的控制回路,可作为独立控制器(通过 2 行 16 字符显示屏与触摸键盘操作),也可作为计算机监控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支持通过 EIA/TIA-232 或 EIA/TIA-485 串行通信接口本地或远程控制。
2. 核心功能特性
多类型传感器兼容:直接连接多种热电偶(J、K、T、S、R、B、E 型),无需硬件修改,具备参考端补偿、线性化、测量偏移校准、断线 / 短路 / 反接检测功能,支持华氏度 / 摄氏度显示;支持 3 线制 100Ω 铂电阻 RTD(0.00385 曲线),需为 CLS204/CLS208 配置标定电阻;自动标定线性模拟输入(需安装标定电阻),输入两点即可自动按用户单位标定。
灵活输出控制:每个回路含加热与冷却双输出,输出参数独立配置;支持多种控制与输出模式,控制输出可设为开关量(ON/OFF)、时间比例(TP)、分布式过零(DZC)、串行数模转换(SDAC)模式,每个回路最多 2 个输出可设为 ON/OFF、P、PI 或 PID 控制,支持反向 / 正向动作。
报警与监控:支持高 / 低过程报警、高 / 低偏差报警,每个回路的报警可独立激活数字输出,也可分组激活输出;全局报警输出在任何报警触发时激活,需手动确认后关闭;CPU 看门狗定时器输出可监控系统故障,控制器运行时保持继电器闭合,微处理器停机时触发通知。
通信与存储:支持 Modbus RTU 协议,通过 EIA/TIA-232/485 接口连接 PLC、操作界面终端及第三方软件;内存可存储最多 8 个任务,本地输入任务编号或远程通过数字输入即可调用,每个任务包含设定值、报警等操作条件。

安装指南
1. 安装前准备与安全要求
环境要求:控制器需安装在无过高温度(不超过 50℃/122℉)、灰尘少、无未经授权操作的位置,避免电磁与射频干扰,传感器布线需远离高压线路、电源开关设备与电机。
安全警示:安装前需切断整个过程的电源,防止触电;控制器可能故障为 0% 或 100% 功率输出状态,需安装独立外部安全关断装置(如 FM 认证的高 / 低过程限制控制器与机械接触器),且安全装置需独立于过程控制设备,若故障可能导致死亡或伤害,必须使用 FM 认证安全装置。
工具准备:推荐使用 1/8-DIN 矩形冲床(如 Greenlee 600-68)、曲线锯与金属锉(不锈钢 / 厚面板)、 nibbler 与金属锉(铝 / 轻面板),还需十字螺丝刀、1/8 英寸(3mm)一字螺丝刀(布线用)、万用表。
2. 核心组件安装步骤
(1)控制器安装
面板开孔:需在面板上开 1.80 英寸(46mm)×3.63 英寸(92mm)的孔(公差 ±0.02 英寸 / 1mm),面板厚度不超过 0.2 英寸(5mm)。
安装流程:先移除处理器模块的支架与轴环,将模块滑入面板切口;将安装轴环套在模块背面(螺丝凹槽朝后),松开安装支架螺丝,将支架装入安装槽(螺丝头朝后),推紧并侧向固定;确保外壳安装到位,拧紧螺丝使支架顶住轴环固定。
空间要求:控制器在面板后方延伸最多 7.0 英寸(178mm),螺丝支架上下各延伸 0.5 英寸(13mm);若用直 SCSI 电缆,端子板后方需额外预留 1.6 英寸(41mm);若用直角 SCSI 电缆,需额外预留 0.6 英寸(15mm)。
(2)TB50 端子板安装
TB50 是螺丝端子接口,用于连接继电器、编码器与离散 I/O 设备,支持 18 AWG(0.75mm²)导线,通过 50 针 SCSI 电缆与控制器连接,有两种安装方式:
DIN 导轨安装:先将 TB50 的挂钩侧卡在导轨上,再将卡扣侧推入固定;拆卸时用一字螺丝刀撬开卡扣。
支架安装:先移除 TB50 的 DIN 导轨支架,标记 4 个安装孔,钻攻 #6(3.5mm)螺丝孔,用 4 颗螺丝固定 TB50;端子板上的 4 个小孔可用于用扎带固定布线。
(3)电源与 DAC 模块安装
电源安装:若使用自带电源,需选择 Class 2 级、隔离稳压 12-24V 直流(1A)电源,按电源厂商说明安装;自带电源的安装支架需预留 0.3 英寸(8mm)间隙,通过 2 个 #10(5.0mm)螺丝固定,注意使用 6-32、1/4 英寸螺丝,避免过长螺丝损坏电源。
双 DAC / 串行 DAC 模块安装:模块用于将控制器的开路集电极输出转换为模拟信号,安装时需选择靠近控制器的墙面位置,标记并钻 4 个 #8(4.0mm)螺丝孔固定;模块输出信号范围通过跳线配置,双 DAC 需用独立电源供电以隔离数字与模拟电路,串行 DAC 支持多模块级联(最多 16 个)。
3. 系统布线与测试
(1)布线规范
线缆选型:推荐使用多股线(实线仅用于固定场景,维护时易接触不良);热电偶延长线用 20 AWG(0.5mm²);模拟输入 / 输出、RTD 输入用屏蔽线,屏蔽层一端接大地;除热电偶外,其他连接用铜线。
抗干扰措施:高低压线路分开布线,避免并行或捆扎;若必须使用机电继电器,需在继电器负载的常开触点两端串联 0.01μF(1000V 交流)电容与 47Ω(0.5W)电阻的吸收网络,或并联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双向稳压二极管(Transorb)。
接地要求:避免接地环路,控制器的直流公共端、模拟公共端、参考电压公共端、通信公共端等不得相互连接或接地;CLS216 为单端输入,所有传感器负极接模拟公共端,需统一使用接地或不接地热电偶,混合电流与低压输入时需特殊接线。
(2)电源与端子连接
电源连接:将电源的直流公共端接 CLS200 TB2 的直流公共端(-),电源正极接 TB2 的直流正极(+);若用外部电源给负载供电,需将负载电源的直流公共端与控制器电源的直流公共端连接;TB2 的接地端子接控制器外壳,必须接大地;最后连接 120/240V 交流电源到电源。
TB50 连接:通过 50 针 SCSI 电缆连接 TB50 与控制器,确保电缆牢固插入接口。
(3)系统测试
TB50/TB18 测试:通电后控制器显示 “CALCULATING CHECKSUM”,随后显示柱状图;用万用表测量 TB50/TB18 的 + 5V 直流电压(端子 1 为正极,端子 3/TB18 端子 2 为公共端),电压应在 4.75-5.25V 之间。
数字输出测试:在 TB50/TB18 的端子 1(+5V)与待测试数字输出端子间接 500Ω-100kΩ 电阻,用 “MANUAL I/O TEST” 菜单控制输出开关,输出 ON 时电压 < 1V,OFF 时电压 4.75-5.25V;加热输出默认启用,需先设为手动模式 100% 输出才能测试。
数字输入测试:断开输入接线,进入 “DIGITAL INPUTS” 测试菜单,输入未接时显示 “H”(高电平 / 开路),将输入端子接控制器公共端(TB50 端子 3/TB18 端子 2)时显示 “L”(低电平 / 闭合)。

操作指南
1. 前端面板与按键功能
面板布局:包含 2 行 16 字符显示屏与 8 键键盘,显示屏可显示过程变量、设定值、输出水平等信息,键盘含 “RAMP/SOAK”(斜坡 / 恒温控制)、“ALARM ACK”(报警确认)、“MAN/AUTO”(手动 / 自动切换)、“CHNG SP”(设定值修改)、“ENTER”(确认 / 存储)、“BACK”(返回 / 取消)、“YES”(上选 / 增加)、“NO”(下选 / 减少)键。
按键功能:“YES” 键用于选择菜单 / 参数、确认 YES/NO 提示、增加数值、停止扫描;“NO” 键用于跳过菜单 / 参数、否定 YES/NO 提示、减少数值、停止扫描、执行 NO-key 复位(通电时按住可恢复默认参数);“BACK” 键用于取消编辑、返回上一级菜单、切换显示模式;“ENTER” 键用于存储修改、进入下一个参数、启动扫描(按两次);“CHNG SP” 键用于修改设定值;“MAN/AUTO” 键用于切换手动 / 自动模式、调整手动输出、启动自整定;“RAMP/SOAK” 键用于分配斜坡 / 恒温曲线、选择模式、查看曲线状态(仅带该选项的控制器);“ALARM ACK” 键用于确认报警、复位全局报警输出。
2. 核心显示模式
(1)柱状图显示(开机默认)
显示内容:顶部显示最多 8 个回路的编号 / 名称与报警符号(如 “<” 表示低过程 / 偏差报警,“>” 表示高过程 / 偏差报警,“F” 表示传感器故障),底部显示控制状态符号(如 “M” 表示手动,“A” 表示自动,“T” 表示自整定)。
操作:按 “YES”/“NO” 键切换回路组,按 “ENTER” 两次启动扫描(每组显示 3 秒),按任意键停止扫描,按 “BACK” 键切换到任务显示(若启用)或单回路显示。
(2)单回路显示
显示内容:显示单个回路的过程变量、工程单位、设定值、控制状态(MAN/AUTO/TUNE/HEAT/COOL)、输出百分比,若双输出启用,还会分别显示加热与冷却输出百分比。
操作:按 “YES”/“NO” 键切换回路,按 “ENTER” 两次启动单回路扫描(每个回路显示 1 秒),按任意键停止,按 “BACK” 键切换到任务显示或柱状图显示。
(3)报警显示
触发逻辑:过程 / 偏差 / 传感器故障 / 系统报警触发时,控制器自动切换到故障回路的单回路显示,全局报警输出激活,显示 2 字符报警代码(如 “FS” 表示热电偶断线,“HP” 表示高过程报警),传感器故障时输出设为 “传感器故障加热 / 冷却输出” 参数值(默认 0%),报警代码闪烁,需确认后才能操作其他功能。
报警类型:包含传感器故障(热电偶开路 / 短路 / 反接、RTD 开路 / 短路)、过程报警(高 / 低过程、高 / 低偏差)、系统报警(电池失效、低功耗、环境温度超标、硬件故障),每种报警对应特定代码与处理方式。
报警确认:按 “ALARM ACK” 键确认报警,若多个回路报警,会依次切换到各故障回路,需确认所有报警才能复位全局报警输出。
3. 关键操作流程
(1)修改设定值
切换到目标回路的单回路显示;
按 “CHNG SP” 键,显示屏显示 “SETPOINT ? XX”(XX 为当前设定值);
按 “YES” 键进入修改模式,按 “YES”/“NO” 键增减设定值;
按 “ENTER” 键保存并返回单回路显示,或按 “NO”/“BACK” 键取消修改。
(2)手动 / 自动模式切换
切换到目标回路的单回路显示;
按 “MAN/AUTO” 键,按 “YES” 键确认切换模式,或按 “NO” 键取消(自动模式下);
若切换到手动模式,需按 “YES”/“NO” 键设定加热 / 冷却输出百分比,按 “ENTER” 键保存;
若切换到自动模式,控制器按预设 PID 参数控制;
若切换到自整定(TUNE)模式,控制器自动优化 PID 参数。
(3)自整定操作
前提条件:控制器已安装控制与传感器电路,热负载到位,系统可安全运行,已知近似目标温度。
操作步骤:
切换到目标回路的单回路显示,确保过程变量稳定且处于手动模式;
设定接近正常工作温度的设定值(注意:自整定期间输出为 100% 或输出限制值,需在安全范围内);
按 “ENTER+ALARM ACK+CHNG SP” 组合键进入设置菜单,在 “SETUP LOOP INPUT” 菜单中将 “INPUT FILTER” 设为 0 SCANS;
返回单回路显示,按 “MAN/AUTO” 键,按 “NO” 键切换到 TUNE 模式,按 “ENTER” 键启动自整定(“TUNE” 闪烁);
自整定完成后自动切换到自动模式,恢复 “INPUT FILTER” 原设定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