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tronix 2440 数字示波器
概述
Tektronix 2440 数字示波器的快速参考指南,首次印刷于 1987 年,核心定位为 “实操性操作手册”—— 不替代完整的《2440 操作手册》(070-6695-00),但聚焦仪器核心功能的分步操作与菜单逻辑解析。文档结构以 “前控制面板按钮” 为核心索引,按 “基础开机→功能模块→数据输出” 的流程展开,覆盖 19 个关键功能章节,包含 19 幅硬件示意图与菜单截图,明确各按钮的层级菜单关系、参数调节范围及典型应用场景,适用于已了解示波器基本原理、需快速上手操作的工程师,尤其侧重双触发系统、多模式采集、GPIB 通信等特色功能的实操指导。
仪器核心参数与硬件布局
2.1 核心技术参数
系统 关键参数 细节说明
垂直系统 通道配置 2 个模拟通道(CH1/CH2),支持 ADD/MULT/XY 组合模式
灵敏度范围 2mV/div - 5V/div(10X 探头适配后等效 20mV/div - 50V/div)
耦合方式 AC/DC/GND,AC 耦合与 50Ω 终端互斥
带宽限制 20MHz/100MHz/FULL 三档可调,Repet 模式下扩展至 300MHz(仅重复波形)
水平系统 时基范围 A/B 双时基,5ns/div - 100ms/div,≤100ms/div 自动切换为 ROLL 模式
触发位置 1/8、1/4、1/2、3/4、7/8 共 5 个预设位置,支持 GPIB 自定义位置
触发系统 触发类型 A/B 双触发,支持 Edge/Video/Word/Pulse 触发(Video/Word 需选件)
耦合方式 DC/AC/Noise Reject/LF Reject/HF Reject,适配不同信号噪声环境
采集系统 采集模式 Normal/Average/Envelope/Repet/Save-On-Delta 共 5 种
平均次数 2/4/8/16/32/64/128/256 次可选
存储系统 参考内存 4 个独立参考内存(REF1-REF4),支持波形冻结与调用
通信接口 GPIB 功能 支持 Talk/Listen 模式,兼容打印机 / 绘图仪数据输出
2.2 前控制面板核心布局(按功能分区)
(1)显示控制区
INTENSITY 旋钮:连续调节 4 类屏幕元素亮度(读数 readout、波形 display、A INTEN 区域、刻度 graticule),默认控制最后一次选中的元素;
SELECT 按钮:切换亮度调节对象(readout↔display);
STATUS/HELP 按钮:按一次显示 “仪器状态菜单”(含触发状态、采集模式、参数配置),再按一次进入 HELP 模式(操作任意按钮显示对应功能说明)。
(2)快捷操作区
AUTO SETUP 按钮:一键优化垂直 / 水平 / 触发参数,使信号稳定显示(默认激活 CH1,已选通道则不切换);
PRGM 按钮:进入 “AutoStep Sequencer” 菜单,支持存储 / 调用 50-200 个面板设置,可命名 40 个测试流程;
MEASURE 按钮:启动波形参数提取功能,支持连续测量或单次快照;
OUTPUT 按钮:配置 GPIB 通信参数,控制数据发送 / 打印 / 绘图。
(3)垂直控制区
CH1/CH2 独立控制:
POSITION 旋钮:调节通道波形垂直位置;
VARIABLE 按钮:解锁非校准调节(CH1 影响 ADD 模式读数,CH2 不影响);
VOLTS/DIV 旋钮:调节灵敏度(2mV-5V/div),自动适配 1X/10X/100X/1000X Tek 编码探头;
COUPLING/INVERT 按钮:切换耦合方式、反转波形极性;
BANDWIDTH 按钮:选择带宽限制档位。
MODE 按钮:切换垂直模式(CH1/CH2/ADD/MULT/YT:XY),ADD 与 MULT 互斥,XY 模式下 CH1 为 X 轴、CH2 为 Y 轴。
(4)水平控制区
A/B 按钮:切换 A/B 时基模式(A 为常规时基,B 为延迟扫描);
A INTEN 按钮:激活 A 增强模式,SEC/DIV 旋钮切换控制 B 时基;
A AND B SEC/DIV 旋钮:调节时基(5ns-100ms/div);
POSITION 旋钮:调节波形水平位置,XY 模式下控制 CH1(X 轴)位置。
(5)触发与延迟控制区
A/B TRIG 按钮:切换 A/B 触发菜单,共享触发斜率、模式、源选择等控件;
TRIGGER LEVEL 旋钮:调节触发电平;
INIT @50% 按钮:自动将触发电平设为信号峰峰值的 50%;
DELAY 区:EVENTS(事件延迟)、TIME(时间延迟)按钮,CURSOR/DELAY 旋钮(调节延迟参数或光标位置)。
(6)采集与存储控制区
ACQUIRE 按钮:启动 / 重启采集,切换采集模式;
SAVE 按钮:冻结波形,进入存储菜单;
DISPLAY REF 按钮:调用参考波形(REF1-REF4),切换水平位置调节模式。

基础操作流程(从开机到信号显示)
3.1 开机与自检流程
开机准备:连接 3 脚电源(确保接地),按 front-panel 下方的 POWER 键;
自检过程:仪器自动执行开机自检,屏幕显示 “RUNNING SELF TEST”,完成后提示消失;
自检通过:直接进入示波器模式,CAL/DIAG 菜单显示 “PASS”;
自检失败:进入扩展诊断模式,屏幕显示故障区域,按 MENU OFF 可退出并进入示波器模式(故障不影响测量时可临时使用);
预热等待:开机后 10 分钟内,CAL/DIAG 菜单显示 “NOT WARMED UP”,期间不建议执行校准或高精度测量;
参数初始化:
连接探头:10X 探头接 CH1 BNC,探头尖端接仪器 CALIBRATOR 回路(2.5V@1kHz 方波),地线接示波器地;
调用初始设置:按 PRGM SETUP→按 bezel 键(屏幕下方无标识按钮)选择 “INIT PANEL”,加载默认参数(CH1 激活、1V/div、1ms/div、AUTO LEVEL 触发、1MΩ DC 耦合);
验证通道:确认 CH1 VOLT/DIV 读数在 CRT 左上角显示,未显示则按 Vertical MODE→选 CH1。
3.2 信号捕获与优化
信号连接:将探头尖端接被测信号,地线接信号参考地(尽量缩短地线长度,减少噪声);
自动优化:按 AUTO SETUP 按钮,仪器自动调节垂直灵敏度、水平时基、触发电平,显示 2-5 个信号周期;
手动微调:
垂直调节:若波形截波,顺时针转 VOLTS/DIV 旋钮(降低灵敏度);若波形过小,逆时针调节;
水平调节:若信号周期显示过多 / 过少,调节 SEC/DIV 旋钮(快时基显示少周期,慢时基显示多周期);
触发优化:若触发不稳定,按 INIT @50%,或手动转 TRIGGER LEVEL 旋钮,确保触发点在信号稳定边缘。

核心功能详细解析
4.1 垂直系统(信号幅值控制)
4.1. 关键功能操作
耦合方式选择:按 CH1/CH2 的 COUPLING 按钮,循环切换 AC/DC/GND:
DC 耦合:保留信号 AC+DC 分量(如测量含 DC 偏移的纹波);
AC 耦合:阻断 DC 分量,仅显示 AC 信号(如测量交流信号幅值);
GND 耦合:断开信号输入,显示接地参考线(用于校准垂直位置);
ADD/MULT 模式使用:
ADD 模式:CH1 与 CH2 信号叠加,CH1 VARIABLE 旋钮可调节 CH2 信号幅值以抵消干扰(如消除电源噪声);
MULT 模式:CH1 与 CH2 信号相乘,结果自动缩小 5.12 倍以适应屏幕范围(如测量功率信号);
带宽限制应用:高频噪声干扰时,按 BANDWIDTH 按钮选择 20MHz/100MHz 限制,滤除高频噪声(如测量 50Hz 电源信号时选择 20MHz 带宽)。
4.1.2 常见问题排查
波形无显示:检查耦合方式是否为 GND→切换至 AC/DC;检查探头是否连接牢固→重新插拔探头;
波形截波:VOLTS/DIV 灵敏度过高→顺时针调节增大档位;
波形噪声大:切换至 AC 耦合→启用带宽限制→缩短探头地线长度。
4.2 水平系统(信号时序控制)
4.2.1 A/B 双时基操作
A 时基(常规模式):按 A 按钮激活,SEC/DIV 旋钮调节时基,≤100ms/div 时 AUTO 触发模式自动切换为 ROLL 模式(波形从左向右滚动显示,适用于慢信号);
B 时基(延迟扫描):
按 B 按钮激活,SEC/DIV 旋钮切换控制 B 时基;
调节 A 时基显示完整信号,调节 B 时基放大信号局部(如放大脉冲上升沿);
按 A INTEN 按钮,屏幕显示 A 增强区域(B 时基放大的局部信号),便于观察细节。
4.2.2 触发位置调节
按 TRIG POSITION 按钮,循环选择触发位置(1/8、1/4、1/2、3/4、7/8):
触发位置为 1/8:更多显示触发后信号(如观察脉冲触发后的衰减过程);
触发位置为 7/8:更多显示触发前信号(如捕获触发前的干扰脉冲);
GPIB 自定义:通过 GPIB 命令设置非预设位置,无屏幕下划线标识。
4.3 触发系统(稳定信号显示核心)
4.3.1 A/B 双触发系统逻辑
A 触发为 “主触发”(启动采集的初始条件),B 触发为 “延迟触发”(主触发后进一步筛选信号),支持 “主触发 + 延迟事件 / 时间” 的组合触发,适用于捕获特定时序关系的信号。
4.3.2 触发模式详解
触发模式 功能说明 适用场景
AUTO LEVEL 自动调节触发电平,确保稳定显示,信号消失时仍有扫描 常规信号(正弦波 / 方波)快速调试
AUTO 信号存在时稳定触发,信号消失时停止扫描 需明确信号有无的场景
NORMAL 仅当满足触发条件时触发,无信号时屏幕空白 捕获稀有事件(如偶发脉冲)
SINGLE SEQ 单次采集,完成后自动进入 SAVE 模式 捕获单次瞬态信号(如继电器动作)
4.3.3 特殊触发功能(需选件支持)
Video 触发:
按 SET VIDEO 按钮,进入 A VIDEO COUPLING 菜单;
选择同步模式(FIELD 1/FIELD 2/ALT/TVLINE),仅对隔行信号有效;
调节 TVLINE 选择触发线号,CLAMP ON/OFF 控制是否钳位同步信号;
Word 触发:
按 SET WORD 按钮,进入 Word Recognizer 配置菜单;
选择编码(OCT/HEX)、时钟信号(CLK)、触发字(如 0x1234);
仅支持 Word 识别探头,无探头时显示 “WORD PROBE FAULT”。
4.4 延迟功能(捕获触发后特定信号)
4.4.1 DELAY by EVENTS(事件延迟)
功能:A 触发后,等待指定次数的 B 触发事件再完成采集;
操作步骤:
按 DELAY→EVENTS 按钮,激活事件延迟;
转动 CURSOR/DELAY 旋钮,设置事件计数(如 10,即 A 触发后第 10 个 B 事件触发采集);
按 TRIG STATUS 按钮,确认触发状态为 “ARMED”;
适用场景:捕获总线通信中 “主时钟后的第 N 个数据位”。
4.4.2 DELAY by TIME(时间延迟)
功能:A 触发后,延迟指定时间再完成采集,支持 “主延迟” 与 “Δ 延迟” 切换;
操作步骤:
按 DELAY→TIME 按钮,激活时间延迟;
转动 CURSOR/DELAY 旋钮,设置延迟时间(如 100μs);
按 ΔTIME 按钮,切换至 Δ 延迟模式,可调节延迟时间增量;
适用场景:捕获触发后延迟出现的故障信号(如电源关闭后的电压衰减)。
4.5 采集系统(信号采样与处理)
4.5.1 5 种采集模式对比
采集模式 工作原理 关键参数 适用场景
Normal 常规采样,每间隔取 1 个样本点 - 稳定信号(正弦波 / 方波),追求实时性
Average 多次采集后取平均值,降低随机噪声 平均次数:2-256 次 含噪声的信号(电源纹波、传感器输出)
Envelope 记录多次采集的最大 / 最小样本点,生成包络 包络次数:1-256 次 / CONT 观察信号幅度波动范围(如射频信号幅度调制)
Repet 仅对重复波形有效,扩展带宽至 300MHz - 高速重复信号(时钟信号、高频脉冲)
Save-On-Delta 实时对比 live 波形与参考包络,超界时自动存储 参考内存:REF1-REF4 长期监控偶发异常(如纹波突变、脉冲畸变)
4.5.2 采集模式切换与重启条件
切换方式:按 ACQUIRE 按钮,在菜单中选择模式及相关参数(如平均次数、包络次数);
重启条件:以下操作会重启 Average/Envelope 采集:
垂直 / 水平模式改变;
通道 VOLTS/DIV 或垂直位置调节;
输入耦合方式改变;
触发模式或斜率改变;
按 MENU OFF 关闭菜单;
延迟参数改变(仅 Average 模式)。
4.6 存储系统(波形保存与调用)
4.6.1 波形存储(SAVE 按钮)
存储对象:CH1/CH2/ADD/MULT 波形、延迟波形;
操作步骤:
按 SAVE 按钮,进入 SAVEREF SOURCE 菜单;
选择存储源(如 CH1);
进入 SAVEREF DESTINATION 菜单,选择存储目标(REF1-REF4);
确认存储,屏幕显示 “STORED” 提示;
特殊功能:按 STACK REF 按钮,波形按预设顺序自动存储至 REF1-REF4(如 CH1→REF1、CH2→REF2)。
4.6.2 波形调用(DISPLAY REF 按钮)
调用步骤:
按 DISPLAY REF 按钮,进入 DISPLAY REF 菜单;
选择要调用的参考内存(REF1-REF4),无波形时显示 “EMPTY”;
调用后可按 HORIZ POS REF 调节参考波形水平位置;
XY 模式调用:选择 XYREF,调用 REF1-REF4 中的 XY 组合波形。
4.7 测量系统(波形参数提取)
4.7.1 测量功能总览
测量类型:17 项参数,覆盖幅度、时间、特殊三类:
幅度参数:峰峰值(Pk-Pk)、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均值(Mean)、RMS、过冲(Ovrsht)、下冲(Undrsht)、面积(Area);
时间参数:周期(Period)、频率(Freq)、上升时间(Rise)、下降时间(Fall)、脉冲宽度(Width)、占空比(Duty)、延迟(Delay);
特殊参数:触发事件计数(Events)、斜率(Slope)、1/TIME(频率倒数);
测量方式:连续测量(MEAS TYPE)、单次快照(SNAPSHOT)。
4.7.2 典型测量操作(以 “上升时间” 为例)
准备工作:确保信号稳定触发,上升沿无明显噪声,水平时基适配(如测量 ns 级上升时间用 5ns/div);
进入测量菜单:按 MEASURE 按钮;
选择测量类型:按 MEAS TYPE→在参数矩阵中勾选 “RISE”;
设置测量标准(默认 10%-90%,自定义需按 SETUP→LEVEL):
转动旋钮调节 DISTAL(对应 10%)、PROXIMAL(对应 90%)电平;
按 MARK ON 按钮,屏幕显示测量标记(X 形),指示 10% 和 90% 电平位置;
读取结果:屏幕测量读数区显示上升时间数值(如 28.4ns);
单次快照:按 SNAPSHOT→选择目标通道(如 CH1),仪器捕获当前波形的所有参数并冻结显示。
4.8 GPIB 通信与数据输出(OUTPUT 按钮)
4.8.1 GPIB 参数配置
进入配置菜单:按 OUTPUT→SETUP;
核心参数设置:
模式(MODE):T/ONLY(仅发送数据)、L/ONLY(仅接收命令)、T/L(收发)、DEVICES(连接打印机 / 绘图仪)、OFF BUS(关闭 GPIB);
地址(ADDR):设置 GPIB 地址(如 3),需与控制器地址匹配;
终止符(TERM):EOI(默认)、LF/EOI,确保与接收设备一致;
编码(ENCDG):ASCII、RP(正整数)、RI(默认),正整数数据需设为 RP;
设备适配:按 DEVICES→选择设备类型(HPGL 绘图仪、THINKJET 打印机)→设置纸张大小(US:A4)、是否显示刻度(GRAT ON/OFF)。
4.8.2 数据发送与状态监控
发送数据:按 TRANSMIT/PRINT 按钮,发送当前波形(CURVE)、面板设置(PRGM)或测量结果至外部设备;
状态监控:按 OUTPUT→STATUS,查看 GPIB 状态(如地址、模式、错误信息), underscored 项为当前生效设置;
故障排查:若数据发送失败,检查:
GPIB 电缆连接是否牢固;
地址、终止符、编码是否与接收设备一致;
设备是否支持所选数据格式(如 WHOLE WFMS/PARTIAL WFMS)。
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
5.1 安全前提
必须参考《2440 操作手册》中的 “操作员安全摘要”,重点关注:
输入电压限制:1MΩ 耦合时最大 400Vpk,50Ω 耦合时最大 5Vrms;
探头使用:仅使用 Tek 推荐探头(如 10X 无源探头),探头地线不得接市电;
接地要求:仪器必须通过 3 脚电源接地,禁止断开接地引脚;
禁止在潮湿、爆炸环境使用,禁止带电插拔探头或信号线缆。
5.2 维护与校准
信号路径补偿(SPC):环境温差超 10℃或每周 1 次,按 Utility→Calibration→Signal Path,耗时约 10 分钟,确保低量程(≤5mV/div)测量精度;
探头补偿:每次更换探头或通道,需连接 CALIBRATOR 回路(2.5V@1kHz),调节探头补偿孔至方波平直;
校准提示:若扩展诊断显示 “UNCALD”,需待仪器预热后执行 SELF CAL,仍无效则联系专业人员校准,此时仪器使用前次校准参数,测量精度可能下降。
5.3 常见故障排查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排查步骤
无波形显示 1. 通道未激活;2. 耦合方式为 GND;3. 触发未稳定;4. 亮度设置过低 1. 按 MODE 激活对应通道;2. 切换耦合至 AC/DC;3. 按 AUTO SETUP 或 INIT @50%;4. 调节 INTENSITY 旋钮
触发不稳定 1. 触发电平不当;2. 耦合方式未适配;3. 信号噪声过大 1. 手动调节 TRIGGER LEVEL;2. 启用 Noise Reject 耦合;3. 切换至 Average 采集模式
测量结果异常 1. 波形截波;2. 时基 / 灵敏度适配不当;3. 测量标准错误 1. 调节 VOLTS/DIV 避免截波;2. 适配时基 / 灵敏度;3. 按 MEASURE→SETUP 调整测量电平
GPIB 通信失败 1. 地址 / 编码不匹配;2. 电缆故障;3. 设备未就绪 1. 核对 GPIB 参数;2. 更换电缆;3. 确认外部设备处于就绪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