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YOKOGAWA AQ7420高分辨率反射计
时间: 2025-11-03浏览次数:
YOKOGAWA AQ7420高分辨率反射计

YOKOGAWA AQ7420高分辨率反射计

仪器定位与核心用途
AQ7420 是基于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D-OCT)原理(内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高分辨率反射仪,核心功能是通过与控制 PC 的 USB 连接,实现对光器件的三类关键参数测量:
光学回波损耗(RL):测量光纤连接器、内部划痕、器件连接点的回波损耗,定位反射点位置(精度最高 1μm)与强度。
烧毁检测(Burnout Detection):扫描全测量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分布,识别光纤断裂、组件缺陷等异常反射峰。
光学插入损耗(IL):测量光信号通过被测器件(DUT)后的功率衰减,评估器件传输性能。
仪器需配合专用 PC 应用使用,支持本地操作与 TCP/IP 远程控制,测量结果可自动判级、保存与打印,满足自动化测试需求。

image.png

PC 应用安装与环境要求

1. 硬件与系统要求
安装前需确认控制 PC 满足以下条件,否则可能导致软件运行异常或通信失败:
项目 要求 说明
操作系统 Windows 10(32/64 位)、Windows 11 不支持 Windows XP/Vista/7/8 及平板模式
硬件配置 至少 10MB 空闲硬盘空间、USB 接口 空闲空间用于软件安装与数据存储,USB 用于仪器通信
显示分辨率 1024×768 像素及以上,256 色及以上 确保操作界面完整显示,波形图清晰
驱动依赖 NI-VISA 16.0 及以上版本 仪器与 PC 通信需 VISA 驱动,未安装时需先从产品 CD 安装
2. 安装与卸载流程
(1)软件安装步骤
前置准备:关闭已安装的 AQ7420 系列软件(若有),以管理员权限登录 Windows。
启动安装:插入产品 CD,运行路径English\Application\ARB_EDIT\Setup.EXE(或通过 “开始菜单→运行” 输入路径)。
驱动安装:按提示完成 PC 应用安装后,自动弹出 FTDI CDM 驱动安装窗口,依次点击 “Extract→Next→I agree→Finish” 完成驱动部署。
启动验证:安装完成后,“开始菜单→YOKOGAWA” 下新增 “AQ7420Series_OLCR” 程序,桌面生成快捷图标,双击启动即可进入主界面。
(2)卸载流程(以 Windows 11 为例)
打开 “控制面板→应用→已安装的应用”,找到 “AQ7420Series_OLCR”。
点击程序右侧图标,选择 “卸载”,确认后完成卸载;若残留安装文件夹,可手动删除(需提前备份自建数据)。
(3)连接异常处理
启动软件时若提示 “Device Error”(设备连接失败),需检查:
USB 线缆是否稳固连接 AQ7420 与 PC。
VISA 驱动是否正常安装(可通过 NI MAX 工具验证)。
仪器电源是否开启,warm-up(预热)是否完成(建议预热 1 小时后执行参考测量)。
若无需连接仪器仅查看数据,可点击 “Viewer Mode” 进入视图模式。


核心功能与操作流程

1. 测量前准备
(1)仪器预热与参考测量
预热要求:开机后需开启 “重复模式”(Repeat Mode)运行 1 小时预热,避免温度漂移影响测量精度;预热后需执行参考测量校准系统。
参考测量类型:
Detection REF:RL 与烧毁检测的参考测量,需使用专用主电缆(Master Cord),将主电缆开路端作为测量起点(0mm),记录基准反射强度。
IL REF:插入损耗的参考测量,将主电缆直接连接至 AQ740023 传感器头光输入端口,记录基准光功率。
All REF:同时执行 Detection REF 与 IL REF,适用于需同时测量 RL / 烧毁检测与 IL 的场景。
(2)关键硬件连接
测量不同参数时需按规范连接线缆,核心组件包括主电缆(标准配件,可单独购买)、距离调节电缆、中继电缆、FC/APC 适配器及 AQ740023 传感器头,示例连接如下:
RL / 烧毁检测:AQ7420 测试端口→中继电缆→FC/APC 适配器→主电缆→被测器件(DUT),主电缆开路端需远离反光物体(至少 100mm)。
IL 测量:AQ7420 测试端口→中继电缆→FC/APC 适配器→主电缆→DUT→AQ740023 传感器头,确保连接器端面清洁(脏污会导致拼接损耗过大,提示 “Under Range”)。
2. 测量设置(Setup 窗口)
通过主界面 “Setup” 按钮打开设置窗口,配置测量条件、判级标准、数据保存与远程控制参数,核心设置项如下:
(1)通用设置
操作模式:支持三种组合模式 ——“IL, RL, Detection”(单次测量三类参数)、“Detection”(仅 RL 与烧毁检测)、“IL”(仅 IL)。
波长选择:主波长 1.31μm,子波长 1.55μm(需启用子波长时可同时测量双波长数据)。
起始位置(Start Position):用于长距离调节电缆(可选配件),输入 “Loopback Image” 窗口显示的距离补偿值,修正测量起点偏移。
(2)测量条件
设置项 范围 / 选项 说明
测量距离(Span) 0~100mm 测量时间随距离增加而延长,默认 100mm
RL 测量范围 -14.7~-85dB / -50~-100dB 前者适用于强反射场景,后者适用于弱反射(如深损耗)
采样分辨率 High(1μm)/ Middle(4μm)/ Low(8μm) 分辨率越高,测量精度越高但耗时更长
平均次数(Detection) 1~16 次 烧毁检测的平均测量次数,次数越多噪声越低
折射率(Index) 1.0000~2.0000 按被测光纤折射率设置(如 SM 光纤 1.4674),影响距离测量准确性
稳定性模式(Stability Mode) ON/OFF 开启后自动修正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主电缆长度漂移(0mm 校正)
(3)判级条件(Analysis)
设置各参数的合格阈值,测量后自动对比判级(蓝色 “Pass”,红色 “Fail”):
IL 阈值:0~40dB,支持设置显示分辨率(1/10~1/10000)。
RL 阈值:-120~-10dB,可限定判级范围(-10~110mm)。
烧毁检测阈值:-120~-10dB,超阈值的反射峰将在波形图标记并计数。
(4)数据保存设置
存储路径:指定数据保存目录,启用 “Auto Directory” 可按 “年 / 月 / 日” 自动创建子文件夹。
文件类型:波形数据支持 CSV(数值)、JPG/BMP(图像),测量数据(PS 格式)含判级结果、峰值位置与 RL 值,双波长数据合并保存。
自动保存:“File Save” 启用后按日保存数值数据;“Waveform Save” 支持 “仅 NG 自动保存”“全自动保存” 等模式,满足不同测试需求。
3. 测量操作流程
(1)参考测量(以 PC 抛光 DUT 为例)
RL / 烧毁检测参考(Detection REF):
主界面 “目标连接器选择” 设为 “PC”,点击 “Detection REF”,按提示连接距离调节电缆、中继电缆、FC 适配器与 PC 抛光主电缆(开路端)。
点击 “OK” 执行参考测量,完成后自动关闭指令窗口,记录 0mm 起点的基准反射值。
IL 参考(IL REF):
主界面点击 “IL REF”,将主电缆开路端连接至 AQ740023 传感器头光输入端口。
点击 “OK” 执行参考测量,记录基准光功率,用于后续 IL 计算(DUT 插入后的功率差)。
(2)DUT 测量
RL / 烧毁检测测量:
断开主电缆开路端,连接 DUT(确保连接器清洁无划痕),输入 DUT 序列号(可选,支持自动递增)。
点击主界面 “MEASURE” 按钮,仪器扫描测量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分布,完成后在 “测量结果显示区” 输出 RL 数值,波形图显示烧毁检测峰。
IL 测量:
主电缆与 AQ740023 之间串联 DUT,点击 “MEASURE”,仪器计算 DUT 的插入损耗(基准功率与实测功率差),结果实时显示(启用 “IL Realtime Mode” 可连续测量)。
4. 数据分析(Analysis 窗口)
测量完成后点击主界面 “分析模式按钮” 进入分析窗口,支持波形细节查看与标记分析:
波形交互:鼠标拖拽平移波形,右键或滚轮缩放局部区域,“DEFAULT SCALE” 可恢复默认显示比例。
标记操作:
点击 “Marker Add” 按钮在波形上添加标记,查看标记位置的距离(mm)与 RL 值(dB)。
支持计算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差与 RL 差(如 A-B 的距离差、RL 差值),辅助定位缺陷间距。
峰值识别:超判级阈值的反射峰自动标记,表格显示峰值位置、RL 值与判级结果,便于快速定位异常点。
5. 数据保存与打印
(1)数据保存
手动保存:分析窗口点击 “SAVE”,按设置路径保存波形数据(CSV/JPG/BMP),文件名含日期、时间与序列号(如 “PW20241115_103040_AAA1.csv”)。
自动保存:启用 “Waveform Save” 后,测量完成自动保存(仅 NG 模式下仅保存判级为 Fail 的数据,节省存储空间)。
(2)报告打印
主界面点击 “Report” 按钮,打开 Windows 打印设置窗口,选择打印机或 “PDF”(生成 PDF 文件)。
打印内容含仪器型号、测量时间、设置参数、IL/RL/Detection 结果、波形图及峰值数据,自动汇总为单页报告,便于测试归档。

image.png

远程控制

1. 远程控制准备
硬件连接:控制 PC 与远程服务器通过 LAN 连接,仪器与控制 PC 通过 USB 连接,确保网络端口(默认 8889)无防火墙拦截。
软件设置:PC 应用 “Setup 窗口→Remote Conditions” 启用 “Remote Setting”,设置端口号(与远程终端一致),启用 “Local Key Display” 可在远程连接时显示 “本地释放按钮”。
2. 登录与权限管理
登录命令:远程终端发送:LOGIn<wsp>ID,Password,默认管理员 ID / 密码为 “reflectometer/reflectometer”,登录成功后控制 PC 显示 “Remote” 标识。
权限分级:
管理员:可修改 ID / 密码(:IDWrite:ADMin<wsp>新ID,新密码)、创建用户(最多 5 个)。
用户:仅执行测量、查询结果等基础操作,无权限修改系统设置。
登出命令:发送:LOGOut断开远程连接,或点击控制 PC “Local Key” 强制切换本地控制。
3. 核心控制命令
远程控制基于 TCP/IP 协议,命令分 “程序消息”(控制)与 “查询消息”(读取),关键命令示例如下:
命令组 命令示例 功能
MAIN 组 :MAIN:MEASure 启动 / 停止测量
:MAIN:REF:ILREf 执行 IL 参考测量
:MAIN:RESUlt:JUDGe? 查询总判级结果(0=Fail,1=Pass)
SETUp 组 :SETUp:MODE<wsp>0 设置操作模式为 “IL, RL, Detection”
:SETUp:MEASure:STARt<wsp>20 设置测量起始位置 20mm
通用命令 *IDN? 查询仪器信息(厂商、型号、序列号、固件版本)
*RST 重置仪器设置,停止所有进程
命令支持缩写(如:SETUp可缩写为:SETU),不区分大小写,响应消息为 ASCII 格式,错误命令返回 “Invalid Command”。


注意事项与维护

1. 测量精度保障
环境控制:IL 测量需在恒温环境(温度波动 ±1℃以内)进行,避免空调直吹仪器与线缆;线缆需固定布局,减少振动导致的位置偏移。
线缆维护:主电缆、传感器头连接器需定期清洁(使用专用光纤清洁纸),端面划痕会导致测量误差,需及时更换。
波长影响:1.55μm 波长测量 SM 光纤(1.31μm 零色散)时受色散影响,远距离反射值偏低;DSF 光纤(1.55μm 零色散)无此问题,但 1.31μm 测量受色散影响。
2. 故障排查
错误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参考测量提示 “Under Range” 连接器端面脏污 / 划痕、适配器耦合不良 清洁端面(参考手册 2.5 节)、检查适配器安装,更换损坏线缆
波形噪声过大 DUT 总反射光过强、测量范围设置不当 终端匹配 DUT 一端降低噪声,切换 RL 测量范围至 “-50~-100dB”
远程连接失败 端口号不匹配、防火墙拦截、VISA 驱动异常 确认端口一致,关闭防火墙,重新安装 NI-VISA 驱动
3. 软件维护
版本检查:通过 “Help→About” 查看 PC 应用版本(如 Ver.1.1.0),官网可下载更新补丁。
开源软件说明:安装目录下 “OLCR_Attribution.txt” 含开源软件许可信息,需遵循对应条款使用。


Copyright © 2024 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205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