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资讯
KOLLMORGEN AKD®-N 伺服驱动器
时间: 2025-08-25浏览次数:
KOLLMORGEN AKD®-N 伺服驱动器

KOLLMORGEN AKD®-N 伺服驱动器

产品安全与生命周期管理
(一)核心安全警示与合规要求
电气安全
高压风险:驱动器直流母线电压最高达 900V,断电后电容残留电压需 7 分钟才能降至 50V 以下,操作前必须测量母线电压(AKD-C 测 X14 端子、MKD-C 测 X23 端子)。
接地要求:泄漏电流>3.5mA,需采用双 PE 接线或截面>10mm² 的 PE 电缆,且安装板需为非涂漆导电材质,避免 EMC 干扰。
静电防护:内部含静电敏感元件,操作前需释放人体静电,避免接触绝缘材料(如化纤衣物),设备需放置于导电表面。
机械安全
高温防护:运行时驱动器外壳温度可能超 80℃,接触前需冷却至 40℃以下,避免烫伤。
自动重启风险:参数 DRV.ENDEFAULT=1 时,上电、电压跌落或断电恢复后可能自动重启,需在机器危险区域张贴 “警告:可能自动启动” 标识。
悬挂负载防护:垂直轴需额外配置机械制动装置(如电机抱闸),并设置 MOTOR.BRAKEIMM=1,确保故障时立即抱闸,防止负载坠落。
合规认证:符合 EC 机械指令(2006/42/EU)、低电压指令(2014/35/EU)、EMC 指令(2014/30/EU),通过 UL/cUL(文件号 E217428)、EAC、RoHS(2011/65/EU)、REACH 认证,STO 功能满足 IEC 62061 SIL 2、ISO 13849-1 PLd/CAT 3 安全等级。


(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包装与运输
包装规格:采用可回收纸板包装,不同机型尺寸略有差异(如 AKD-N00307 包装尺寸 120×295×370mm,重量 3.2kg),最大堆叠高度 8 箱。
运输条件:温度 -25~+70℃(温度变化率≤20K / 小时),相对湿度≤95%(无冷凝),避免冲击,需由具备静电防护知识的人员操作。
存储与维护
存储条件:温度 -25~+55℃,相对湿度 5%~95%(无冷凝),需保留原包装,最大堆叠高度 8 箱,存储期限建议不超过 2 年(需定期检查包装完整性)。
维护要求:无需常规维护,每年由专业人员检查接线紧固性与外壳完整性;清洁时需先断电,用异丙醇擦拭外壳(避免液体渗入内部),清洁后需静置 30 分钟再通电。
退役与处置:需由电气专业人员拆解,按 WEEE 指令(2012/19/EU)要求,通过原厂指定渠道回收(如中国区寄送至上海市闵行区申滨路 88 号丽宝广场 5 号楼 302 室),禁止随意丢弃。

技术参数与硬件配置

(一)核心技术参数
类别 参数项 AKD-N00307 AKD-N00607 AKD-N01207
机械参数 重量(kg) 1.6 2.1 2.1
尺寸(长 × 宽 × 高,mm) 201×130×75 201×130×75 252×130×75
电气参数 额定供电电压(VDC) 560~680 560~680 560~680
连续输出电流(Arms,最优冷却) 3 6 12
峰值输出电流(Arms,5s) 9 18 30
连续输出功率(kW,最优冷却) 1.3 2.6 5.0
电机电感范围(mH) 6.3~600 3.2~300 2.5~250
环境参数 运行温度(℃) -10~+40(+40~+55 需降额 4%/K) -10~+40(+40~+55 需降额 4%/K) -10~+40(+40~+55 需降额 4%/K)
防护等级 IP65/IP67(UL Type 4x) IP65/IP67(UL Type 4x) IP65/IP67(UL Type 4x)
振动等级 IEC 60721-3-3 Class 3M5 IEC 60721-3-3 Class 3M5 IEC 60721-3-3 Class 3M5
(二)硬件接口与电缆要求
核心接口定义
混合接口(X1/X2):7 针 M12 连接器,X1 为 “混合输入”(接 AKD-C/MKD-C 或前级 AKD-N),X2 为 “混合输出”(接后级 AKD-N),包含 3 路直流电源(±DC_ST、PE)与 4 路现场总线信号(收发正负),最大电流 18A,电压 850V。
电机接口(X4):8 针 M23 连接器,混合电缆连接时传输电机功率(U/V/W/PE)、抱闸信号(±BR)与反馈信号(COM±);双电缆连接时仅传输电机功率与抱闸信号,反馈信号由 X5 单独传输,最大电流 15A,电压 630V。
反馈接口(X5):17 针 M23 连接器(仅 DF/DS 机型),支持 SFD、EnDat 2.1/2.2、BiSS、HIPERFACE 等反馈类型,传输电源(+5V/0V)、时钟(CLK±)、数据(DAT±)等信号,最大电缆长度 5m。
数字 I/O 接口(X3):8 针 M12 连接器,含 3 路数字输入(2 路高速输入,更新率 2μs;1 路标准输入,更新率 250μs)、1 路数字输出(最大 30VDC/100mA),DS/DT 机型额外含 2 路 STO 状态输出。
可选接口(X6):4 针 M12 连接器,DF/DG 机型用于三级现场总线(收发 ±),DS/DT 机型用于本地 STO 输入(±24V,电流 80mA)。
电缆要求:必须使用 Kollmorgen 原厂电缆,关键型号如下:
混合电缆:AKD-C 至 AKD-N 用 CCNCN1-0250(3×2.5mm²+4×0.25mm²,最大长度 40m),AKD-N 级联用 CCNNN1-0250(最大长度 25m)。
电机电缆:混合连接用 CCJNAz-0150(4×1.5mm²+2×0.75mm²+2×0.34mm²,最大长度 5m),双电缆连接用 CMxNAz-0150(功率)+CFyNAz-0020(反馈)。
STO 电缆:DS/DT 机型用 Phoenix SAC 4P-M12MS(4×0.34mm²,最大长度 30m)。

安装与调试流程

(一)机械安装
安装准备:确保安装面为导电材质(如铝制冷板),冷板尺寸需满足要求(AKD-N00307 需 350×350×10mm,AKD-N01207 需 480×400×84mm 带鳍散热器),表面平整度误差≤0.1mm,需粘贴导热膜(型号 849-373000-04 用于 003/006 机型,849-374001-04 用于 012 机型)。
安装步骤:
用 4 个 M5 内六角螺丝(扭矩 0.7~0.8Nm)将驱动器固定在冷板上,确保四周预留≥50mm 散热空间。
若使用可选散热器(50mm 高),需用 4 个 M4×16 螺丝(扭矩 0.2~0.25Nm)将散热器固定在驱动器底部。
检查安装牢固性,避免振动导致接线松动。
(二)电气接线
接线顺序:建议按 “X2(混合输出)→X1(混合输入)→X4(电机)→X5(反馈)→X3(I/O)→X6(可选)” 顺序接线,避免带电操作。
关键接线规范:
电源与接地:PE 线需双接或用截面>10mm² 电缆,冷板需与系统接地网可靠连接(阻抗≤0.1Ω)。
电机接线:U/V/W 相序需与电机铭牌一致,抱闸线(±BR)需确认极性(接反会导致抱闸失效),混合电缆屏蔽层需通过插头接地。
反馈接线:EnDat/BiSS 反馈需区分时钟与数据线,避免接反;单电缆连接的 DF/DS 机型需在 X5 插 AKD-N-JUMP-X5 连接器(短接 Pin4/Pin5),确保反馈供电。
STO 接线:本地 STO 输入需接 PELV 级 24V 电源(如安全控制器输出),线缆需单独布线,远离功率电缆,避免干扰。
系统拓扑限制:
AKD-C 单串最多接 8 个 AKD-N,MKD-C 单串最多接 14 个(硬件修订版 C),单串总电缆长度≤100m。
单串总电流:AKD-C 两串合计≤17A,MKD-C 单串≤16A;总功率:AKD-C 两串合计≤11kW,MKD-C 单串≤10kW,需计算轴重合系数避免过载。


(三)系统调试

前期准备:
安装 WorkBench 软件(从 DVD 或官网下载),用以太网电缆连接 PC 与 AKD-C/MKD-C 的 X18 接口。
接通系统 24V 逻辑电源(无需主电源),确认 AKD-C/MKD-C 的以太网指示灯亮,PC 能识别驱动器(通过 MAC 地址或名称区分)。
基础配置(通过 Setup Wizard):
选择驱动器,配置 IP 地址(默认与 CAN 节点地址关联,可手动修改)。
选择电机型号(Kollmorgen 电机自动加载参数,第三方电机需手动输入额定电流、电感等参数)。
配置反馈类型(如 EnDat 2.2),设置齿轮速比(6091h)与馈入常数(6092h)。
执行电机识别与自动调谐,优化电流环、速度环参数。
安全功能测试:
全局 STO 测试:通过 AKD-C/MKD-C 的 X16 端子发送 STO 信号,确认驱动器扭矩切断,电机自由滑行。
本地 STO 测试(DS/DT 机型):断开 X6 的 STO 使能信号(0V),确认驱动器无法使能;恢复 24V 后,驱动器可正常启动。
功能验证:
使能驱动器(硬件使能 + 软件使能),通过 WorkBench 发送点动命令,确认电机转向与速度符合预期。
测试数字 I/O:配置 DI1 为 “受控停止”,触发后电机按设定减速度(CS.DEC)停机;检查 DO1 输出状态是否与预设功能一致。
监控关键参数:查看直流母线电压(VBUS.VALUE)、电机电流(IL.FB)、温度(DRV.TEMP),确认无异常警告或故障。

安全功能(STO)详解

(一)STO 类型与适用场景
全局 STO:通过 AKD-C/MKD-C 控制整个串的 STO 功能,适用于多轴同步安全控制,支持 1~14 个 AKD-N(硬件修订版 C),响应时间≤10ms(节点越多响应越快),需使用原厂混合电缆,禁止接入 DS/DT 机型(不受全局 STO 控制)。
本地 STO(仅 DS/DT 机型):通过 X6 接口独立控制单台驱动器,适用于单轴安全需求(如门控联锁),需外接 PELV 级 24V 电源,响应时间≤10ms,STO 状态通过 X3 输出(仅作信息反馈,不用于安全连锁)。
(二)STO 安全特性
STO 结构 ISO 13849-1 IEC 62061 MTTFd(年) PFH(1/h) SFF(%)
AKD-C+1×AKD-N(全局) PLd/CAT3 SIL2 ≥100 2.99E-08 97.08
MKD-C+14×AKD-N(全局) PLd/CAT3 SIL2 ≥100 1.86E-08 94.20
1×AKD-N-DS/DT(本地) PLd/CAT3 SIL2 ≥100 2.90E-08 97.12
(三)使用限制
禁止用于电梯驱动、船舶 / 海洋环境、爆炸性环境及腐蚀性 / 导电粉尘环境。
STO 仅切断电机扭矩,不提供电气隔离,维修时需断开主电源并等待电容放电。
垂直轴需额外配置机械制动,STO 激活前需先将电机降至零速并禁用驱动器。




Copyright © 2024 厦门控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20580号-11